藝術即生活,生活亦是藝術。六百多年前,明朝嘉靖年間誕生在江南的昆曲和園林一樣,都是當時中國人精心營造的藝術生活典范。在清朝的康乾盛世達到巔峰。因此昆曲也被稱作“盛世元音”。
人們常說,中國人的音樂韻律、舞蹈精髓、文學詩性和心靈境界,盡在昆曲中。然而,昆曲通常有一句行話——寧穿破,不穿錯。
我們觀看昆曲的時候常常可以發現,昆曲演員的戲服真是豐富多彩。因蘇州是昆曲的發源地,又是絲綢、蘇繡之鄉,所以戲服幾乎都是絲綢、蘇繡。戲衣也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戲服的用料、用色、繡花、樣式等等都是不可出錯的。且不說按照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面料,戲服上的繡花也是要適應一定的生活依據的。
戲衣上的繡花多是蘇州繡娘一針一線繡出來的,有蟒、鳳、鳥、獸、魚、蟲、花卉、云、八寶、暗八仙等等。針線細密,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如皇帝、皇后出場常著龍、鳳袍,戲服上的蘇繡——蟒、鳳都是栩栩如生,精妙絕倫。
有關蘇繡,據《清秘藏》記載:宋人之繡,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烏極綽約底饞唼之態,佳者教畫更勝。可見宋代蘇繡藝術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據說宋代,在蘇州已經出現了繡衣坊、繡花弄、滾繡坊、繡線巷等生產集中的蘇繡坊巷。
到了明代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更是推動了蘇州刺繡的發展。蘇州刺繡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制作,所繡佳品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盡致。有“以針作畫”“巧奪天工”之稱。自此,刺繡藝術在針法、色彩、圖案等諸方面已經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艷。
在明、清一代,昆曲極度盛行、蘇繡也是全盛時期。互相推動發展。對于蘇繡來講,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不僅僅昆曲里用的戲服,香囊等是由蘇繡而成,皇室里享用的大量刺繡品,幾乎全部出于蘇繡藝人之手。民間刺繡更是豐富多彩,廣泛用于服飾、戲服、被面、枕袋帳幔、靠墊、鞋面、鞋墊、香包、扇袋等方面。這些蘇繡生活用品不僅針法多樣、繡工精細、配色秀雅,而且圖案都有非常獨特的意義。比如長壽、喜慶、吉祥等多種意義賦予蘇繡,所以更是深受群眾喜愛。
昆曲戲服上的蘇繡,精美絕倫
蘇州嬌古蘇繡,一針一線純手工繡花,美輪美奐
蘇繡發展至今,技藝功夫嫻熟,繡品創新性高。更是作為當代的奢華藝術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