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刺繡;民俗 文化傳承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文化的民族性,是指文化在一個人們共同體(如民族)的社會成員中作接力棒似的縱向交接過程。文化傳承是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機制,也是文化維系民族共同體的內在動因 。刺繡工藝的發展對民俗文化的傳承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更是對當時社會民俗風尚的客觀反映。 春秋戰國時期,刺繡工藝正式作為一門行業出現,當時的工藝以辮子股繡為主,夸張的龍、鳳、虎圖案是主要的表現形式。以目前傳世最早的刺繡湖南長沙出土的2件繡品為證,繡圖上龍游鳳舞,猛虎瑞獸,極富原始的表現力。而以動物主題,實際上表現了當時社會經濟和科學高度不發達的情況下,古代中國人民對自然與力量的圖騰崇拜。伴隨社會進步,秦漢時期的刺繡工藝漸趨成熟,尤其是漢代,刺繡才真正開始展露藝術之美。 當時流行的主要有戳紗繡、鋪絨繡、打籽繡,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竹簡中就記載有這3種刺繡的名稱,與其同時出土的刺繡作品中,就出現了鋪絨繡,花紋為山岳云氣,繡面平整、針法豐富、線跡精細、色彩鮮明,據記載當時的鋪絨繡的要價比黃金還貴 。 刺繡從描繪動物圖案演變到追求花紋精細秀美,實際上表現了社會分工細化,社會階層身份明確后,上流社會文化中出現了對穿著打扮更高的要求,開始用精美的繡工來彰顯身份的尊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