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一定要有畫稿才能依樣施繡,所以有“繪繡共工”的說法。然而畫與繡的媒介、工具、方法與最終表現的效果是不同的。畫是用筆和色彩依照國畫、油畫、水彩畫等不同的繪畫技術來表現的;繡是通過無數縱橫的彩色線條層層疊疊組成畫面,絲線受光的反射出現有明有暗,產生特殊的動感和質感。
明清蘇繡依然延續以中國傳統的繪畫為題材,與裝飾在袍服上的補子以及裝飾在鏡框囊袋等日用品上的花鳥草蟲等吉祥圖案為題材。明代蘇繡圖案露香園顧繡具有代表意義,它真傳畫繡之技藝并得到發展。
今天的蘇繡,幾乎可以表現東西方多種藝術門類、多種流派等所有畫面的風格特點。如由刺繡研究所繡制作品有吳冠中的作品《雙燕》,那粉粉的白墻,枝頭隱隱的綠芽,樹桿沉沉的褐色,水中層層的側影,經刺繡表現后畫面更顯靜謐。
畫家袁運甫的《彩墨荷塘》是兼工帶寫帶潑的中國畫風格,用刺繡工藝表現的杰作。與吳冠中的作品平實樸素的風格不同,袁運甫的畫風華麗而濃艷,繡制中所用的絲線更多、更艷、更雜也更細,但那種華麗絕不是單純的大紅大綠。刺繡研究所根據畫作的風格特點,選用了適合表現豐富色彩的亂針繡針法,極精彩的表現出原畫中用墨干濕濃淡的色彩層次。
因此我們說題材的豐富一方面不僅僅是歷史的必然,也同時隨著針法的創新而得到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另一方面,題材的變化也必然促使針法的改變,只有這樣蘇繡藝術的表現才能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