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蘇州;繡娘;繡娘技藝;繡娘社會生活
蘇州刺繡除具有較強的美感以外,還是一項重要的家庭手工業。明清商品化以來,刺繡基本上成為中下層婦女謀生的手段之一。段本洛、張沂福在論述明清以來蘇繡業發展的狀況時,對各個時期蘇州繡娘的作品、藝術特色,繡工的地區分布、人數和工資等概況予以關注,基本呈現了這一時段蘇州繡娘群體生活的大致脈絡,但對這一群體缺乏細致深入地考察。
國內學者葉繼紅運用社會學的方法對蘇州當代農村繡娘由以農為主、刺繡為輔的農民向專業刺繡“非農”角色轉換與文化適應的過程進行了理論探討,對學界研究城鄉繡娘的互動具有較大的啟發意義。此外,他的近著運用田野調查的方法對20世紀改革開放以來,蘇州鎮湖“八千繡女中從土地上走出來的這部分人”從走出土地到“拜師學藝、修煉本領,再到鎮上開店、以繡為生”的“成長歷程及其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轉變過程”,進行了社會人類學的具體考察,探索了刺繡這一民間傳統文化和技藝的發展出路,在繡娘這一職業群體研究方面是一大創新。然美中不足的是,對當代繡娘的社會交往等方面關注不夠。
總體來看,這些主要沿著兩個思路展開。一是繡娘的技藝特色。這方面個案研究最多,對某些名藝人技藝特長的研究尤為透徹,然而除理論性不足之外,還缺乏對繡娘技藝傳承的系統考察。二是為了探討行業發展和女性職業群體的需要對繡娘的生活予以簡要關注,然而對于繡娘日常生活和職業生活的特色、繡娘之間的交流以及與其他群體的交往、繡娘的心態、繡娘與社會的互動等社龜史方面的研究還有待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