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慈禧印松鶴圖(軸)
清 光緒
縱133厘米 橫65厘米
清宮收藏
本件作品在牙白色緞地上,繡大海中小島一隅。山峰上兩棵蒼松郁郁蔥蔥,一只仙鶴飛落其下;在大海中突起的山石上,另一只仙鶴立于其上;海水洶涌激蕩,天上流云飄浮。繡工極為精致,用淡綠、米色、深米色絲線以斜纏針刺繡而成的水波紋,針法雖為簡單,但絲線的光澤和針角的細膩,遠比繪畫色彩的平涂視覺效果更佳。此外,還用套針、搶針、盤針、施毛針等針法,刺繡最適合表現的物象。
左上角題“光緒戊戌仲夏下浣御筆”,也就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下旬所題;并繡大紅雙龍印章“大雅齋”、“鏡榮燭和”和“承明受光”、“慈禧皇太后之寶”、“樂民之樂”方印。畫心中還用黑色絲線繡詩:“高柯百尺欲參天,嚴壑風霜不計年。招得仙禽來作伴,羽衣對舞自蹁躚。陸潤庠敬題”。陸潤庠,字鳳石,江蘇元和人,同治十三年一甲一名進士,光緒初,入南書房。此圖沒有著筆,全部是用絲線繡成,繡工雖簡單,但非常細膩。其風格屬于清代“院體”山水淺絳畫法,也就是在水墨山水中間施赭石。作品中山石、松樹等都是以赫石繡皴法、樹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