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的選擇,一是指繡稿的選擇,二是指生活題材的選擇。
先說繡稿的選擇。繡稿是刺繡的基礎,刺繡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繡稿的優劣。而且,刺繡的風格也隨著繪畫的風格變化而變化。考察歷代繪畫對刺繡發展的影響,我們就可以看到繡稿對于刺繡來說是何等重要。上古時代的繪畫同文字一樣,屬于簡略的象形,隨之而創造的刺繡,當然也是相互的象形圖紋。虞舜時期章服二十章差不多的就是象形文字。商、周時期,“畫繡二工共其職”。但是,漢代以前的繪畫大多是壁畫、刻畫之類,畫在紙上的圖畫是從漢代開始的。所以漢代以前,繡稿的選擇不那么自如,一般刺繡者要摹繡宮室寺廟明堂和一些珍貴器皿與用品上面的圖案是有困難的。由此可以認定,漢代以前的刺繡不能與繪畫同步發展但漢代以后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繪畫在材料、畫法、風格及收藏等到方面都有了相當的發展,刺繡也就有條件隨之相應變化了。從到明代,人物畫由釋道宗教畫到唐代以后而興起的一般人物仕女畫,在線條的處理方面又有了很多新的格調。畫像寫照也有突出的發展。這段時期刺繡發展與繪畫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唐代以前,人物畫占主要地位,釋道畫又盛行一時,所以,刺繡的題材也以繡佛像為多。宋代以后的山水花鳥畫特別發達,因此宋繡也以山水花鳥著稱。這時的刺繡與繪畫真可謂“異曲同工”能畫能寫的,繡也能做,因而有了“閨繡畫”之稱。元代的畫不如宋代,刺繡也不如宋代。到了明代,繡藝復興,露香雷鋒顧繡震及海內,都與繪畫的發展緊密相關。露香園顧繡還得到了大畫家董其昌的指導和推崇。清代的繪畫,文人畫風派盛行,輕視技巧,崇尚風趣,臨摹舊本,流于形式,創作遠不如前代,因而刺繡的發展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由于顧繡的聞名,刺繡被當作競利的商品,刺繡藝術的提高則被人們忽視。蘇州雖被譽為“繡市”但是繡品多為袍服、衣袖以及奩具裝飾用的鏡套囊袋等,掛壁畫繡很少見到。因此畫繡不如明代。清末沈壽的刺繡馳名于世,與其丈夫書畫家余覺的幫助是分不開的。他為沈壽選擇了不少適宜于刺繡的畫稿。同時又由于她前往日本考察而開闊了解視野,吸收了西洋的畫理,在中國畫的基礎上,以新意運舊法,創作了不少名作。攝影稿的采用,更豐富了她刺繡的題材。因此她能繡出《意大利帝后肖像》、《世界救主耶穌像》、《女優倍克像》等轟動世界的名作,從而使蘇繡聲名大振。
由此可見,選稿的選用確實至關重要,選用繡稿不能不慎。如果繡稿很粗糙低劣,那么刺繡便先失敗了一半,即使是技藝高超的刺繡名手也只能望稿興嘆,感到英雄無用武之了。反之,如果繡稿精美優良,適宜于刺繡,那么刺繡者就會感到得心應手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點,已為無數實踐所證實。有的刺繡名手常常花費很多時間用心地選擇繡稿,基原因也在于此。
應當如何選擇繡稿呢?筆者認為,刺繡者應當遵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原則,大膽選用那些題材清新、內容健康、藝術精湛能為我們這個偉大時代服務而又適宜于刺繡藝術發揮的繡稿。古代雕像、陶瓷等方面的圖案也可以取期技法。對于那些封建色彩較重的題材,我們可借鑒其技法。對于外國的油畫稿和攝影圖片,應擇其精華之作。總之選擇繡稿道路十分寬廣。不論古今中外的畫稿,圖案或攝影作品,只要能為刺繡所充分表現都可以列入采用之列。
但是,刺繡有了好的畫稿,還要求繡制者懂得畫理。如果繡制者不懂畫理,要想取得高度的藝術成就,那將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刺繡者至少要懂一些畫理。
生活題材即善于捕捉生活中能入刺繡的景物或現象。生活中的事物層出不窮。生活中的現象更是瞬息萬變。生活中充滿著美。它歷來是藝術家所采擷的對象。離開了生活,藝術家的創作便宜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即使神話作品中的景物和人物,也都帶著人間生活的氣息和模式。因此善于從生活中擇其題材,應該成為刺繡者的基本功。
凡是一個好的刺繡者,都是善于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捕捉藝術的形象的,即使是一只小小的昆蟲在他面前飛過,他也要仔細觀察,看個明白。韓希孟作繡必于“天晴日霽,鳥悅花花,攝取眼前靈活之氣,刺入吳綾”。這一點也可以說是韓氏能夠取得驚人的藝術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被擇取的景物或形象,一定進行認真仔細地觀察和研究。例如一種靜物,哪種是光的細的,哪種是毛的粗的;一種動物,老怎樣,小的怎樣,雄的怎樣,雌的怎樣,飽的和餓的又有什么不同。一種植物,早上和晚上有什么區別;一種風景,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而變化,風云隱顯,晨曦都會引起不同變化......所有這些,都需要認真觀察,仔細研究才會獲得第一手材料和真切的感受,從而繡制出形態逼真,生意盎然的作品。
總而言之,蘇繡題材的選擇對于刺繡來說極為重要,從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整幅刺繡作品的價值。
|